《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一)导论

 1年前     1,446  

文章目录

微信读书最近上架了《社会心理学》第11版,我花了一周多的时间看完了,在此做一些简单的记录,本文主要为第一章导论部分的笔记。

0、简介

1、内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响,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的科学,本书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 社会思维: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它可以评价我们的印象、直觉和解释的准确性
  • 社会影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通过理解态度的文化因素和学习从众、说服以及群体影响的本质,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作用在我们身上的微妙的社会力量
  • 社会关系:探讨我们彼此如何发生联系,分析了人与人之间感受和行为的正负极性:从偏见到攻击,从吸引到互助,以及冲突与和解
  • 社会心理学应用:探索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包括临床、司法等领域

2、作者:戴维·迈尔斯(David Myers),美国霍普学院心理学教授

3、豆瓣评分:9.4分

4、推荐指数:★★★★★

1、社会心理学导论

1.1、基本概念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响,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社会问题中人“心”的作用,关注的是在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中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曾写道:我们人类“首先存在于环境之中,我们不能脱离环境,环境塑造了我们,决定了我们的可能性。”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一)导论

1.2、重要观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如何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科学。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1、我们如何构建我们的世界

  1. 我们总是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想要解释行为,对其归因,以使其变得秩序井然,具有可预见性,使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你我对于相似的情境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同。我们对朋友的无礼做何反应,取决于我们把无礼归咎于朋友的敌意行为,还是归结于其糟糕的心情
  2. 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观察时总是带着信念与价值观的有色眼镜。我们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为了适应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我们通常快而准确地解释他人的行为。当他人的行为具有一致性且与众不同时,我们会把其行为归因于他们的人格。例如,如果你发现一个人说话总是冷嘲热讽,你可能会推断此人秉性不良,于是乎就会设法尽量避免与他接触

2、我们的社会直觉如何指引我们,而有时候又是如何误导我们的

  1. 思维、记忆和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作的:一个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另一个是无意识的、自动的。今天的学者称之为“双重加工”。我们的所知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我们有两种思维水平:“直觉”和“深思熟虑”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2. 社会心理学家提醒我们直觉思维益处的同时,也不忘警告我们它可能会带来的危害,旨在完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多数情境中,“快捷省力”的直觉型判断方式足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但在另一些情境中,当准确性变得很重要时——正如当我们需要担心某件事,合理使用我们的资源时——我们最好用批判性思维来抑制直觉冲动

3、我们的社会行为如何受他人、我们自己的态度和性格以及生物性的影响

  1. 亚里士多德很早就观察到,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所说所想都在向他人学习。我们渴望彼此之间建立关联,渴望归属感,渴望得到他人的好评
  2.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会对直接情境做出反应。有些时候,某个社会情境所具有的影响力会引发我们做出背离自己态度的行为。事实上,强有力的恶意情境有时会压倒善意,使得人们附和谬误,屈从残暴。在纳粹的淫威之下,许多看上去正直的人变成了大屠杀的工具。另外一些情境则可能会带来高尚的行为和极大的热情。在2011年遭受特大地震和海啸后,日本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帮助
  3. 我们的文化有助于定义我们的情境。例如,我们对机敏、坦诚和着装的标准随文化不同而变化。你喜欢苗条还是丰满的身材,取决于你生活的地方和生活的年代。你把社会公正定义为平等(所有人的所得应相同)还是公平(多劳多得),取决于你的社会意识形态倾向。你是侃侃而谈还是沉默寡言,不修边幅还是一板一眼,部分源于你的文化或种族。你是更关注自己——个人的需要、愿望和道德,还是更关注你的家庭、宗族和公共团体,这取决于你受现代西方个人主义影响的程度
  4. 内在的影响力同样很重要。我们并非被动的墙头草,只会随社会风潮摇摆。内在态度影响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政治态度左右我们的投票行为;我们对吸烟的态度会影响自己屈从同伴压力而吸烟的可能性;我们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会影响我们帮助他们的意愿。性格倾向也会影响行为。面对同样的情境,不同的人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当因政治问题被监禁数年而重获自由时,有些人满腹怨恨并寻求复仇;也有些人,如南非的纳尔逊·曼德拉,一笑泯恩仇,寻求与昔日敌人的和解和联合。
  5. 人类是天性与教养共同作用的产物。就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取决于它的长度与宽度一样,生物基础和生活经验共同造就了我们。正如进化心理学家提醒我们的,我们遗传而来的天性会促使我们做出那些曾经有助于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行为。祖先的某些特征使得他们的血脉得以延续(其后代无疑也保留了同样的特征),而我们遗传了他们的基因。同样,我们的行为也是为了将我们的DNA传递下去。这样一来,进化心理学家所追问的便是,在求偶与交配、憎恶与伤害、关爱与分享中,自然选择如何预先设置了我们的行为与反应脚本。自然同样赋予了我们学习和适应各种环境的巨大能力。我们对社会环境是敏感的且反应灵敏
  6. 社会排斥会令我们的血压升高,而社会支持却会增强抵抗疾病的免疫系统。我们是生理-心理-社会的有机体,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4、社会心理学的原理是如何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其他研究领域中的。作为研究人类的一门学科,心理科学不探讨生命的终极问题: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但社会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去追寻和解答一些非常有趣和重要的问题。社会心理学完全是关乎生活的——你的生活:你的信念,你的态度,你的社会关系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一)导论

1.3、人类的价值观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1、社会心理学家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其工作,如他们对研究课题的选择,以及它吸引的对各种研究领域感兴趣的人的类型。价值观同时也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如当他们构建概念,选择描述标签,以及提供建议时隐藏的假设

  1.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为何会改变,以及它们又是如何影响态度与行为的。然而,所有这些都无法告诉我们何种价值观才是“正确”的
  2. 指导我们行为的不是客观的社会现实,而是我们构建的社会现实

2、意识到价值观对科学的渗透并不是我们责难社会心理学及其他任何科学的理由。正是因为人类思维鲜有不偏不倚,所以如果我们想将自己所珍视的思想结晶与真实的社会现实互相验证的话,就需要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研究

1.4、社会心理学只是常识吗

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似乎显而易见的结论,因此它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实验研究表明,只有在事实揭晓之后结果才显得“显而易见”。这种后见之明偏差(我早就知道了现象)常导致人们过高评价自己的判断与预测

  1. 常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知道事实真相之后才想起它的存在。后见之明总比先见之明来得容易。有实验表明,当得知实验结果时,人们便突然觉得实验结果不是那么令人惊讶,至少相对于那些得知实验程序或实验预期结果的人们而言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体验那种后见之明。须臾间,我们因突然洞察了使事物得以发生的种种力量而不觉得惊诧了。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记错自己先前的观点。我们对将来事物的预见性判断可能出现错误,这种错误与对过去的错误记忆共同导致了后见之明偏差(也被称为我早就知道了现象)
  3. “我早就知道了”这一现象可能还会带来致命的后果。它可能令我们妄自尊大,高估了自己的智慧。不仅如此,由于结果看起来似乎具有预见性,所以我们更倾向于为那些事后看起来“显而易见”的错误决策而责备决策者,却并不因那些同样“显而易见”的正确决策去褒奖决策者

“生活是正着来活,却是倒着去理解。”——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

1.5、研究方法: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1、社会心理学家将他们的想法与发现构建成理论。一个好理论将会从一长串事实中提炼出许多简短的预测原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预测来证实或修正,以产生新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1. 事实是对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达成了共识的陈述,而理论则是对事实进行总结与解释的观点
  2. 一个好的理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能有效概括大量的观察结果;能做出清晰的预测,以便于我们:确证或修正理论;激发新的探索;指出可能的应用方向。当我们将某个理论扔进废纸篓时,并非因为经证明它是错误的。更确切地说,它们就像是旧汽车一样,需要用更新、更好的型号来替代

2、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都是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有时候相关研究会进行系统的调查,以探索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得知两个事物之间相关颇有价值,但这一信息并不能指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存在第三个变量

  1.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并不能预测选举的结果,它只是描述公众在接受调查那一刻所持的意见。公众意见是会转变的。在评估调查的时候,我们必须将以下四个可能会造成偏差的潜在影响因素牢记在心:不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问题的顺序,答案的选项和问题的措辞
  2. 重要的不仅仅在于你说了什么,还在于你是怎么说的。顺序、选项以及措辞的效力使政客们可以利用调查结果来显示公众对他们观点的支持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一)导论

“我写作是希望尽自己的一分力,帮助人们用批判性思维约束直觉用同情改善批评主义用理解替代错觉。”

版权声明:小傅 发表于 1年前,共 3813 字。
转载请注明:《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一)导论 | 太傅博客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